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1012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17600064724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做强养老金融服务 专家探讨“保险+”赋能医康养产业发展之道

做强养老金融服务 专家探讨“保险+”赋能医康养产业发展之道

2024-11-15 14:32      点击量:639  评论(0人参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养老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与之紧密相关的医疗养老健康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对于金融业而言,助力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被正式提出。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也提出,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交流大会”上,与会企业高管、专家学者,聚焦“创新‘保险+’赋能‘医康养’”主题,从不同角度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养老金融、医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养老金融赋能医康养大有可为

对于养老金融如何赋能医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有赖于各方参与者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此助推产业间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跨界融合。

“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在‘医康养’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创中国集团总裁陈广林看来,不仅要看到医康养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更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因此,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通过南北互动、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的进程中,推动养老金融及医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

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医康养产业中的实践可圈可点。太平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海潮介绍称,太平产业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以及构建医康养生态圈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三亚5个地区完成了重资产的康养社区投资布局,总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总床位数将近1.2万张,入住人数超过1200人,在协同服务主业和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养老金融赋能医康养产业发展机遇,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宣传处处长左奇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大任务,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养老金融赋能医康养产业的理念应运而生,为各方探索医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重要思路。”左奇说。

多维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事业是一盘大棋局,需要产业间多方统筹和规划,从宏观到微观、从细处到全局,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谈及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谈道,“我国的养老事业不只是产业问题、局部市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宏观问题,其本身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这个领域做得好不好,也取决于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市场的表现以及养老服务的品质。”

樊纲认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很难逆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经历着这样一个阶段,因此我们需要认真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现实,继而改进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我们的养老资金有一个稳定的回报,以此推动我国养老事业更好地发展。

保险业与医康养产业如何更好跨界融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曹德云表示,“未来,无论是从中国保险业自身发展要求,还是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资金投资医养健产业、保险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都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曹德云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医疗养老健康产业,在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上,要坚持“八性”原则,即普惠性、实用性、适用性、专业性、持续性、统筹性、慈善性、智慧性,以确保养老医疗健康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够匹配社会公众的传统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现实需要,并提高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聚焦养老金融如何参与到银发经济发展,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养老金融研究院院长刘云龙表示,保险业是养老金融发展的主力。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是长期资本的重要代表,是金融市场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长期利率的走低。在长寿时代、低利率时代,保险资金运用将逐渐提升权益投资、另类投资、风险投资的比例,真正发挥耐心资本的长期投资作用,构建长期资本——长期投资——长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养老金融红利要接棒人口红利,推动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